公司动态分类
oety欧亿体育【干货分享】中国四大类园林景观

  oety欧亿体育作为世界上最早兴建园林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世界上一直享誉着“园林之母”的美称,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同时岭南园林、巴蜀园林、北方园林也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和文化系统,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主要特点包括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分隔、空间的含蓄、空间的虚与实。

  江南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等,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叠水理石、花木布局有法、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意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婉转其间,以清新洒脱见称。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动荡时局心有忧虑,奈何无力回天,于是隐居江南,寄情林泉。

  纵观整个古代,大多数文人始终有一种空漠孤寂的气质。那份深重,源自于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源自于对人生的厌倦和伤感。而江南“处江湖之远”,文人们正好在这里,拂去前半生风尘,重新开始一段诗意人生。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第一代主人是明朝御史王献臣,他是个倔脾气,直言敢谏,不得皇帝喜欢,辞官回到苏州后,建了拙政园。“拙政”两字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说,把浇园种菜当做自己的政事。

  有些文人官场失意,于是寄意园林。而有些文人造园,是单纯追求生活情调。他们不求名利,远离朝廷。官场对他们来说就像臭水沟一样污浊。

  《浮生六记》中有记载,沈复和芸娘有一段时间暂住在朋友的萧爽楼中。那里环境雅致,推窗见景。沈复是个社交达人,经常有三五知己来找他。

  大家在萧爽楼中立下规矩,有四件事情可以做: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有四件事是禁忌: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谁犯了就要罚酒五斤。

  园林是文人们诗意生活的场所。这里远离污糟的现实,是一个被隔离起来的理想空间。琴棋书画、诗酒人生,皆是人文意趣。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位有趣的“行为艺术家”——刘伶。书中是这样描述他的:

  意思是说,客人来到刘伶家里,见他光着身子坐着,便笑话他。刘伶却不以为耻,反而振振有词:“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屋是我的衣服,你怎么钻到我的裤裆里来了?“

  这番话听着有些强词夺理,但它却反映了中国传统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 古代园林艺术专著《园冶》将园林的精髓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前一句说的是造园讲究自然美。这种”自然“不是对山水的纯粹模仿,而是融入了人的审美创造。在有限的空间中,叠山理水、种植花木、并配置亭台楼阁,营造出深邃不尽的景境,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拙政园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借景”。当你游览到一大片水塘边,会看到池边荷叶掩映,而池水中央正倒映着一座佛塔。那是几公里外的北寺塔,被巧妙地“借”入了园中。这就是《园冶》中所说的”巧于因借“。

  拙政园中部以水塘为中心。荷风四面亭立于北面,四周环植荷花,是夏天赏景的最佳地点。西面“雪香云蔚亭”,白梅树在亭外傲然挺立,冬日在这里赏梅是很有意思的。东面“待霜亭”,秋日赏红枫最好。

  一个庭院,收拢了春夏秋冬,四时景致。人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观赏者吗?不,我觉得远远不够。后来在中村拓志《恋爱中的建筑》一书中,我看到一句话,用来形容人与园林的关系,觉得十分恰当:

  “人与建筑的关系应该像恋爱一样,让使用者发自内心地爱他所使用、所生活的建筑,并且这种爱只有他自己最懂。

  园林中的景名、楹联、匾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甚至种植什么花木,也很有讲究。

  网师园中有一座待月亭,悬挂着匾额,题曰“月到风来”。对联”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出自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手笔。后世之人站在亭中,看明月高悬,品味匾联,胸中产生的诗情与千年前的韩愈,遥相呼应。这是很令人感动的。

  古人写诗,常常“托物言志“,赋植物以情。这种手法,也应用在造园中。寓意造景,所种植的花木通常带有某种情感指向。

  苏州沧浪亭相传始建于五代时期,北宋文人苏舜钦罢官后居于此,重新修整,并取名为“沧浪亭,题名取自《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苏舜钦修整后的沧浪亭以“竹”闻名。他在《沧浪亭记》中写道:“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日色穿竹而过,在地上透出交错阴影。风摇翠竹,发出一种类似玉板相击的清音。一派清明绝俗的意境。《沧浪亭》一诗也写了主人对竹子的喜爱:“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山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君子如竹,皆因竹子傲然挺立、虚怀若谷。中国古典园林中,处处可见竹的优雅风姿。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都有其寓意。譬如,海棠,意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荷花,取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示主人不屈于流俗的意志,还能“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闲适雅致的生活情趣。梅花,寓意傲雪凌霜。松柏,万年长青,是长寿的象征。兰花,代表高洁清雅……

  不同植物,搭配起来也有不同的寓意。譬如,玉兰、海棠、桂花,三者相配,代表“玉堂富贵”。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

  江南园林,不是静止的建筑,不止于观赏一途。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千年的文化,化成了园中的花木、亭台、山石、漏窗。它是古人栖息的居所,是逃避现实的港湾,是诗意的理想空间。

  岭南文化具备了开放灵活、多元、兼容及讲求实效、不断开拓进取的特性。因此,岭南造园善于吸收外来的园林风格,多元兼容,讲求庭园的实用性。具有江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也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的风格特征表现为“疏朗通透、兼蓄秀茂”。这也是近代岭南文化具有世俗务实、兼容并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海洋文化特点的直接原因。

  岭南园林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

  秦汉、三国时期是岭南园林的生长期。秦汉时期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赵佗所建)是岭南园林最早起源的代表。到了三国时期,岭南园林的私家园林开始产生,代表作品有虞苑。

  唐代、五代十国是岭南园林的发展期。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促进了岭南寺庙园林的发展,如南华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刘䶮,仿唐上京之制,建立城市中轴线,形成左右分区,兴建园林宫馆,于城南今九曜坊建南汉宫,西部城区水域成网,出现了富豪所建的私家园林,此时的南汉王朝园林是岭南园林史上皇家园林的第二个高峰。

  宋代是岭南园林的兴盛期,此时期私家园林逐渐发展,城市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衙署园林也稳速发展。

  到了明清,岭南园林发展至完全成熟时期,代表作有岭南四大园林(余荫山房、梁园、可园、清晖园)。

  巴蜀园林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巴蜀园林中常见茅草亭,植物运用上多为当地取材,以竹子较为多见。

  现存的巴蜀古典园林、望江楼、新繁东湖、新都桂湖、崇州罨画池、杜甫草堂、眉山三苏祠、峨眉山伏虎寺、峨眉山清音阁、青城山天师洞等。

  巴蜀古典园林的特征概括为:因人而起,逐步扩展;水为景,因地制宜;师自然之神;托物言志,以形载道。巴蜀古典园林有着这样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所以园林建筑的“古雅”以及其纪念性的功能在园林中自然形成了文雅古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浓重的文化格调。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以皇家园林和官员府邸为主,因此建筑体量都较大,布局工整,气势宏伟,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象征意义。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北方园林小品不似南方般精巧雅致,通常较为厚重,体量较大,色彩鲜明,且亭的檐楣等处常见彩绘等表现形式,有别于南方的素雅。

  以上就是我国典型的四大园林景观风格了,我国园林景观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

Copyright © 2012-2024 欧亿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